展期 | |2022. 09. 05 ~ 2023. 07. 02 |
地點 | |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武德殿展館 |
主辦單位 | |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|
策展製作 | |七頂創意 |
和水一起去旅行-大溪水文化特展(H3)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實踐在現地生活脈絡裡展演大溪,串聯大溪人力資源和歷史記憶,此次展覽委託七頂創意策展,以大溪水文化為主軸,展示與水息息相關的在地歷史文化以及環境,進而瞭解大溪人百年的生活軌跡,體驗大溪魅力。七頂團隊透過研究及展示策略,廣泛而細緻地透過在地史料及研究報告,挖掘地方記憶,並透過生動有趣的展示手法,創造出「會說故事的展覽」。(text)
透過旅行,順著水流認識大溪的人文風情(H4)
展覽從「旅行」的角度出發,透過大溪的母親河「大漢溪」,帶領觀眾認識大漢溪三層河階的地貌景觀,以及沿線的水圳、水井、陂塘等水文景觀、水利設施,和近年發展出的親水生態觀光景點,透過故事線深入了解在地水文化與居民生活故事,重現大溪人「與水共生」的生活軌跡,認識大溪「因水而起、因水繁盛」,並跟著大漢溪一起去旅行,在時光流轉中訴說屬於在地的水文故事與人情。(text)
地理景觀再現設計,以宏觀的角度體驗大溪水文樣貌
為讓觀眾能全面性的了解大溪水文歷史脈絡與地貌景觀,將展場設計為整個大溪地區的大漢溪流域以及三層河階地貌。入口意象以象徵走入大溪的大溪橋連結,觀眾走進大溪、走進展場看見大溪的水文樣貌。
展演大漢溪的前世今生,帶領觀眾深入認識大溪發展
特別設計立體光雕互動平台,運用大溪特色的三層河階地形,以立體的地形模型對照大漢溪位置,展演大溪地區的地理景觀變化以及水文景觀特色,易於理解大溪的前世今生。而當觀眾靠近啟動感應,便會開始播放影片引導觀眾閱覽。
可愛地形造景,打造舒適空間體驗樂趣
考量武德殿的觀展性質,展示設計以親民、多重體驗的方式規劃,觀眾彷若置身於地景中,除了閱讀展覽文字,可坐下體驗抓魚樂趣,甚至在河床石頭上休憩,幫助觀眾放鬆情緒,亦提供舒適的環境讓孩童輕鬆體驗大溪水文旅行。
模型觀覽地理特色,互動體驗增添趣味
在展場設計的細節體驗上,將大溪老街街區比擬為大型展臺,訂製專屬特色的之字形古道模型,讓觀眾更近距離地貼近細節;同時呈現老街上遍布的水井地圖,觀眾可透過抽取水井孔蓋的方式,看見有關水井的故事、傳說與景象,其中,特別規劃裝著地下水的水井,讓大家實際體驗打開水井的樂趣!
地理景觀視角轉化,空間詮釋看見大溪特色
模擬大溪三層山林條件及發展出的陂塘用水之道,以略高的展示視角和竹子、模型詮釋山林概念;以及運用原始空間長廊的窗戶眺望崖線,對照遠方崁津八景的位置,呈現古今對照的景象,充分展現深具地方特色的生活樣貌及人文地景。
畸零空間靈活運用,營造舒適閱覽空間
武德殿旁的附屬建築,運用畸零地的轉角與原倉儲空間,增設休憩及閱覽位置,透過桌遊、卡牌遊戲、影片欣賞、繪本閱讀等形式,動動手認識淨水、護水、玩水等水資源的不同面向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與市立壽山高中合作研發的「三層陂圳教具箱」,設計安置於茶几展台,符合情境之外,讓圍坐的學生們可在輕鬆自然的空間中認識三層河階水文化。
圖片格式
- 使用圖片或上傳至媒體庫前應先使用 TinyPNG 壓縮圖片大小,以維持網站效能。
- 封面圖片建議:比例 W: H = 8:5 ,解析度 72dpi ,任一單邊大於1500px。
- 圖片大小不超過3MB。
- 排版方式為依序排列,特殊的圖片排版需要先行做圖,再以一張圖片的方式上傳。
- 多張圖片排列在一起時,比例應為一致比較美觀。
- 長版圖片以1/2大小顯示較理想。
文字編輯
- 要使用heading時,可以按+新增,如果是直接複製貼上的文字(text),可以選取之後,最左邊 [T] 下拉選單是convert to的功能,可以轉換成heading。
- 儘量不要從word複製內容貼上,可以用記事本或其他軟體在無格式的模式下,再複製內容貼上編輯器,才不會貼上軟體自帶的格式。
最佳瀏覽環境
- 桌機優化以下列尺寸為基準:小螢幕 1280 x 800、大螢幕 1600 x 1080。
- 平板、手機以直式瀏覽為主,若偵測到為橫式,會跳出提醒視窗建議使用者改以直式瀏覽。
維護